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2000年10月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后,轿车开始逐渐走向普通人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分水岭出现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通过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》后,支持大型国企与国外汽车集团合资,我国汽车业开始步入连续增长的快车道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截至2022年,中国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;进入新能源赛道后,中国车企越战越勇。
汽配城也伴随着汽车走入普通家庭也逐渐诞生。最开始的汽配城,是由各类单独做车型件的批发商组成——张老板做大众车型,李老板做丰田车型,田老板做奥迪车型,慢慢就凝聚成了汽配城。
01、可观交易额背后的问题
一直以来,有从门店端切入的平台,也有从易损端切入的平台,看起来各有不同的代表跑的不错。不过实际上来看,无论易损件、油电轮,都是从车型件里拆出来的细分部分,而后市场供应链的大头一直是车型件。
笔者了解到,在杭州汽配城里,一个普通做奥迪大众车型件的贸易商,一年流水都能达到2000万。某个规模比较大、集成了奔驰宝马奥迪、油电轮产品线的贸易商,一年就能做到2亿销售额。20个这样的贸易商就能达到40亿,这多少能让那些所谓的全国性易损件平台汗颜。
车型件贸易额可观,但最大的大问题就是,如果你做了某个或几个车型,你需要将所有这个车型的配件大部分备齐,从所谓易损件到事故件,到各类哪怕一年也难周转一两次的小零件。
这就引出车型件商的三个问题:
第一是库存太重
第二是部分冷门型号周转率慢
第三是SKU繁杂,需要专业人员筛选回答客户问题,一般来说一个车型超过万个型号零部件库存,都是常有的事情。
正因为库存重、占用资金多,所以你没办法同时兼顾多个车型。周转不仅需要众多维修门店的支持,同样也需要汽配城里同行的支持。因此很多车型件经销商选择在汽配城落脚,方便同行协同调货。
车型件不同于易损件油电轮,难以垂直覆盖整个车型。当客户来电时,需要有专业人员对配件进行筛选并精准找出型号,对人的依赖高可能也是车型件最痛的地方。
在汽配城里经营多年的车型件经销商,往往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电话客服,当然老板自己可能是最专业的那个。
02、从车型件切入的利弊
于是后市场诞生了不少车型件的平台。比如巴图鲁、车件儿、开思,甚至从保险切入的车通云。有的还活着,有的已经倒下了。
车型件切入的方式大体有这么几种:
第一种是自建仓库,靠砸入重金成为最重的那个巨无霸,成为众多汽配城贸易商的流量入口,各个省仓发货,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全、库存多。
第二种是自建平台,以软件和数据入口,让众多门店通过线上(APP),可以精准地实现车型件的匹配与报价,贸易商可以通过线上出价实现库存周转。
其核心竞争力就是靠数据和系统减少了不少专业的客服,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众多批发商库存的共享,提高了行业效率。
第三种是通过保险公司的流量实现精准匹配报价,主打事故件,为保险公司降本增效。
然而上述几种都各有利弊,自建仓库囤货,面对超过五千亿级别的市场,再多的钱也难起涟漪;何况新车更新迭代快,车型件圈流传一句话:你永远不可能备齐。
而利用数据平台切入,撮合贸易商和门店交易的确可以解决重仓问题,不过不可避免地跳单,以及盈利困难将始终困扰平台。至于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平台,笔者知道的几家都已经遇到挑战。
车型件的大销售额,离不开一台燃油车超过3.8万个配件的设计,然而一台电动车的SKU只有4000个左右。可预见的未来,车型件一定会在电车冲击下快速萎缩。
所以还在靠全、重、库存多方式的平台或贸易商,很难会有太好的结果。而车型件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,一旦某个批发商想退出会非常困难,名义上几百万的库存可能最终换不了几个钱。
笔者不止一次看到,做了二十年的老车型件商,几百万的库存甩卖只得了几万块钱。做了很久的批发商,沉淀下来的老库存,基本都是老旧车型的冷门部件,流通变现很难。如果清理库存,大多是按废品方式处理。
03、服务或是终局
未来什么方向有价值,从车型件角度来看,只有帮助渠道商们解决人工依赖、库存共享,提供可变现通道才有价值。
从大方向来看,汽车后市场的上半场是以产品驱动,下半场应该以服务驱动。
新趋势已经显现,由于外贸整体下滑,中国面向全球的制造能力转向国内输送,加上消费下行趋势,双重夹击下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战变得更加残酷。
在后市场多年演变中,渠道商的产品利润已经支撑不起仓储、配送、人工,以及门店的账期等成本。这一次,各零部件工厂亲自下场,组成供应联盟,将原来的传统代理商演变为前置仓,代理商只需交纳保证金,工厂将承担仓储及产品库存成本,类似工厂直销给到修理厂。
代理商演变为前置仓,挣取合理的服务费和配送费。这种形式可能会越来越多,汽车后市场零部件的下半场,可能将以上游PK生产成本、渠道PK服务作为终局。
本文系投稿,观点不代表AC立场。